手术室里上演“3D大片” 山东省首例3D视野前后联合手术“震撼上映”
神奇:医生戴着“黑超”做手术
此次手术的受益者,是一位59岁严重黄斑前膜患者,视力只有0.04,需做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玻璃体切割术+黄斑前膜剥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肃静的手术室,除了仪器的滴滴声就是医生们简短地手术指令交流,然而他们的视线却并没有向往常一样紧盯着显微镜头,而是密切看着对面的两个大屏幕,最奇怪的是,屏幕上的影像是模糊的。
再看看严以待阵的4位医生,都戴着一副墨镜,就连麻醉师、护士也全部“黑超遮面”,一个比一个酷。由于屏幕上的影像是三维立体的,用肉眼看显微镜液晶显示屏上的图像往往模糊不清,只有戴上3D眼镜才能看清立体图像,效果就像3D电影带来的立体的感官效果一样。
奥秘:显微镜镜头是特殊的3D镜头
“其实眼科显微镜手术的应用已经较为普及了,这台手术和其他显微镜手术的差别在于,它的镜头是3D的。”毕宏生教授说,3D模式下进行的手术,可以让医生视野中的眼球结构和组织分层都变成立体的,这样医生不仅能够感受到病灶的厚度、深度以及组织关系的层次感,还可以清晰地呈现出各种解剖关系,甚至可以看到病灶周边血管的走势,便于精细结构的处理等。
3D高清显微镜的原理就是,显微镜镜头包含两个距离非常近的小镜头,各自拍眼球内图像,再通过各自的显示设备把两个角度的图像同步放映,使有细微差别的两幅图像同时显示在显示屏上。这时如果用眼睛直接观看,看到的画面是重叠、模糊不清的,必须佩戴3D眼镜观看。而且手术医生佩戴的墨镜是偏振眼镜,使用偏振眼镜观看,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摄像头拍摄的画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摄像头拍摄的画面,这样组合起来就会看到立体影像,显示屏上的影像立刻变得异常清晰而层次分明,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医生好像缩小并钻进了患者眼睛里
和以往的手术相比,除了立体效果很明显外,手术医生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好像缩小并钻到了患者眼睛,那些组织分层就在眼前,特别清楚。以往在2D环境下,因为不能准确地看到部位的纵深关系,医生往往无法准确定位,需要多次试探,但现在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医生能够精确地一次性定位成功,不仅使手术准确性得到提高,而且还节省了大量的手术时间,同时,3D技术还为显微镜下缝合提供了极大便利。
王兴荣教授说,由于患者病灶所处的位置在黄斑区,是视网膜最薄弱但最为重要的位置,是眼睛中心注视点,需要极高的手术技巧,这么复杂的眼部情况如果稍有不慎就会“伤及无辜”,这对医生的技术是一个极大的考验。“现在有了这个3D的视野,那些组织分层、病灶结构都变的很清晰,通俗的讲,看得清了,我们医生手底下就更有数了。”有意思的是,手术中产生的水雾等也都像真的飘起来升在眼前一样,非常逼真。
优势:组织厚度、层次都能判断出
经过30多分钟的手术,这位患者的手术顺利结束。术后,患者视力得到有效保护,病灶部位得到及时处理,恢复良好。
传统的普通显微镜只有二维图像,但眼睛所看到的二维图像和实际的三维关系存在误差,手术中难免产生手眼不协调的情况。因此3D高清显微镜手术与常规显微镜手术相比,其明显优势在于3D显微镜还原了真实视觉中的三维立体手术视野,并具有放大作用,克服了传统显微镜二维视野所造成的视觉差别与不便,从而提高了手术精确度。使用这项技术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血管、神经、周边组织的损伤,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和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