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报道: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与青海省海北州结缘,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眼睛有疾病,就去找山东医生”
“一万个谢谢你”“欢迎来我家吃肉”——这是近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患者陈生莲发给援青医生、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主治医师赵圣亚的微信内容。
在今年刚刚落成的鲁青眼科医院,由赵圣亚主刀的白内障手术让陈生莲第二天视力就恢复到0.8、矫正视力1.0,这也彻底改变了陈生莲的生活。“手术后,她主动要了我微信号,一个劲儿邀请我到她家做客。”赵圣亚告诉记者。
2014年7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十名眼科专家奔赴海北藏族自治州,开展“大爱无疆·青海光明行”活动。由此结缘,附属眼科医院也在海北藏族自治州扎下了根。
“当地医院没有专门眼科科室,只有一个五官科,还摆着上世纪90年代的裂隙灯显微镜,根本无法诊断致盲性眼疾,做手术更是无从谈起。”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副院长孙志毅说,虽有思想准备,但眼前的景象还是让她措手不及,“多亏当时从济南托运的价值200多万元的先进设备和药品,解了燃眉之急。”
除医疗条件落后外,援助医生还要忍受缺氧带来的憋喘、失眠等问题。但这并没吓倒他们,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毕宏生为让更多患者得到救治,经常从早晨七八点开始做手术,直至深夜十点,“最多的时候一天60台手术。”
短短14天,他们为1000多名群众进行眼科检查,为361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复明手术。
为患者解除病痛是医生的天职,在青海救助眼科患者,让毕宏生更深刻地感受到这份职责的神圣。“我曾为一位80多岁患者进行白内障手术,当他第一次看见自己的孙子、重孙子,激动地眼泪都掉下来了。”
海北藏族自治州紫外线强烈、缺氧等环境导致白内障、青光眼、老年性屈光不正等眼病高发,很多人因此过早丧失正常生活和劳动能力。毕宏生告诉记者,“一般地区白内障多发于65岁以后,而我们调查发现,在海北州提前至40岁。”
一次公益活动毕竟效果有限,毕宏生萌生了一个念头: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几经筹措,2019年6月,附属眼科医院参与援建的鲁青眼科中心在海北藏族自治州落成。中心对三名当地医生开展手术示范带教、病例讨论等培训,提升当地医疗技术水平。成立以来,眼科中心先后救治了近万名患者,开展手术500多台,眼健康筛查建档学生22670人。
但毕宏生觉得这还不够,他说:“当时眼科中心依托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没有自己的手术室,要想真正把眼科疾病看好,需要一套独立的诊疗系统。”
基于这一设想,在鲁青双方大力支持下,由附属眼科医院牵头组建的鲁青眼科医院于今年7月26日正式落成。医院拥有国内外先进眼科诊疗设备、3个专业手术室、60个病房,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一举填补了青海省公立专业眼科医院的空白。
“有了独立医院就明显感觉不一样了,新手术室配置专业齐全,过去借用其他科室手术台,即便再怎么调整,有些手术也没法做。”一些高难度眼科手术也不再因缺乏专业精密设备而无法实施,这让赵圣亚感到欣喜。
鲁青眼科医院的启用,吸引了海北藏族自治州及周边地区越来越多患者,“眼睛有疾病,就去找山东医生”在群众中口口相传。7月26日,鲁青眼科医院启用当天,赵圣亚就接诊了76名患者。启用不到12天,医院60张病床满员。
“经常从早晨七点多一直工作到晚上十点,通常午饭下午三四点才能吃上,晚饭要到深夜。但一点也不觉得累,反而感觉充实、踏实。”赵圣亚说。
文章链接:http://dzrb.dzng.com/paper/paperShare/id/731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