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祥为党员干部师生医护员工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8月29日上午,学校在药物研究院三楼报告厅举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首场宣讲报告会暨副处级干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班开班式。按照上级要求,山东高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团成员、校党委书记张立祥为全校师生医护员工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委副书记金锋、艾邸,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察专员王丽丽,党委委员、副校长王琳、张玉龙、崔亚洲,党委委员、党委组织部部长常现兵,党委委员、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部长陈众,党委委员、党委统战部(台港澳事务办公室)部长(主任)朱姝参加报告会。校长李可建列席报告会。报告会由金锋主持。
张立祥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学习好贯彻好这次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全校上下要切实增强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张立祥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增强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刻认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会主题;深刻认识“六个必然要求”“四个迫切需要”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刻认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六个坚持”的重大原则;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认识推进改革中需要把握的一些重大问题。
张立祥指出,要认清发展现状,增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学校发展也进入快车道,在党建思政、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科研、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等领域取得较好成绩。但对标先进院校、对照省委要求,学校在省属本科高校高质量绩效考核、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国自然立项数量、中医药交叉融合创新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学校要找准发展定位、理清发展思路,在教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的大潮中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增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以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实际行动扎实推进国内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
张立祥强调,要坚定主攻方向,从四个方面着手推进学校事业改革发展。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凝聚改革发展共识。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当下,全面建成国内一流中医药大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将解放思想的成效转化为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二是强化内涵建设,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坚持以本为本,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在优化学科建设、探索学部制改革、深化科研制度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三是加强创新引领,充分激发发展动力活力潜力。要把全方位改革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开展思政工作、提升中医药医疗服务能力、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等方面用心用力,为实现争先进位、跨越发展蓄势赋能。四是全面深化改革,强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支撑保障。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治理效能。扎实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加强内控建设、健全内部治理。守牢发展底线红线,增强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本领。深入推进“美丽校园”“绿色校园”“智慧校园”建设,为师生员工工作生活学习提供更优质的环境条件。
张立祥指出,贯彻落实全会精神需要抓好五项工作。一是吃透改革要求。正确认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谋篇布局,准确理解每项改革举措的背景和定位、指向和内涵,有的放矢、精准发力抓好改革落实。二是做好实施方案。规划改革施工图、路线图,制定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细,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三是抓好责任落实。明确各项重点改革的实施主体和责任,厘清牵头单位、参与单位、责任事项、责任人,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四是强化督促落实。将重大改革落实情况纳入督办和校内巡察,从政治监督的角度检视各部门单位贯彻落实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的情况。五是务求取得实效。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以实绩实效和师生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成效,以全方位改革创新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张立祥就高质量开好专题学习班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提高认识,不断提升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自觉;二要时不我待,不断强化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自觉;三要久久为功,不断增强落实学校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的行动自觉。
学校处级及以上干部、教工党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近300人在主会场参会。学校在三教第一、第二报告厅,马院虚拟3D实践馆、青岛中医药科学院及三所附属医院设分会场,科级干部、辅导员、思政课老师,三所附属医院处科级干部近500人在分会场聆听宣讲。
* 文章转自山东中医药大学